Saturday, April 23, 2011

中国核电发展模式探索:强化核电自主研发

供稿人: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供稿时间:2010-9-27

与美、法、日等核电大国相比,中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在中国核电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抉择,而事实上是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同时进行,并且取得一定成效。在自主研发负面,如秦山核电站即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0MW原型压水堆核电站,已有十多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在此基础上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为我国核电自主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2007年8月,我国最大的核电项目大连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4台机组也将全面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CPR1000核电技术。另一方面,与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的合作也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途径之一,如秦山三期核电站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国第一座重水堆核电站,并实现并网,投入商业运行;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以及广东阳江的核电站则通过技术引进分别采用西屋联合体的 AP1000和阿海珐的EPR机组(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随着《中国核电中长期规划(2005~2020)》的颁行,中国核电对于自主研发的重视有所强化。

(1)核电业主:中国拥有核电资产的企业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2007年5月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务院出资2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60%,其余40%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各按10%的比例出资。国内核电专家认为,成立这样一个公司代表国家整体谈判,比具有核电业主资格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分别与外国谈判“更具有优势,更能体现国家的意志。”

(2)核电AE及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既是经营核电站的业主,又是工程和设备的总承包商、国内核燃料和后处理服务的唯一供应商,还主管中国所有具有国家实验室性质的核动力技术研究机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