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明報專訊】日本核危機引發中國反思。據內地傳媒報道,現時中國將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分別放置在甘肅省和深圳北龍的兩個處置場,其中距大亞灣核電站5公里、距香港尖沙嘴約50公里的北龍處置場,是將核廢料放置在以水泥包裹的屏蔽箱內,再埋入離地表約20米的山中,可容納8萬立方米中低放射性核廢料。但中國預定要到2050年才建成高放射性廢料處置場。
核廢料分為高放射性和中低放射性,其中用完的核燃料屬於高放射性,而核電站的舊工作服、舊設備和儀表等,則是中低放射性核廢料。據中新社報道,過去30多年,中國核工業共排放數萬立方米的中低放射性廢料,處置這些廢料多埋藏10至20米深的地下。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發電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時,每年將產生約3.8萬立方米的中低放射性廢料。
敦煌北山建高放射性廢料場
位於深圳大亞灣核電站以北5公里的北龍,是一座中低放射廢物處置場,沿排牙山東側山麓而建。處置場由70個處置單元組成,每個處置單元由一個長寬各17米、高7米的鋼筋屏蔽箱,澆上水泥封閉而成,屏蔽箱之間的空隙以水泥填充,最終以水泥封頂。封頂後就是蓋上沙土,再加一層3米厚的水泥,最表面是800毫米厚的土壤,種上植物。
除北龍外,另一個處理中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則在甘肅玉門市,而同在甘肅的敦煌北山則是中國高放射性核廢料未來放置地。
《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中國核工業第一、第二國際核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胥勝利說,原國防科工委、科技部和原國家環保總局在2006年發布《高放廢物地質處置中長期研發規劃指南》,確定2006至2020年為高放射性廢料處置庫試驗室研究開發和選址階段,2021至2040年為地下處置庫試驗階段,2050年才建成高放射性廢料處置場。現時的高放射性廢料都暫存在硼水池中,以吸收其放射性。
東南沿海運送西北是大問題
根據設想,高放射性廢料需先用水泥、瀝青或玻璃固化,裝入可屏蔽輻射的金屬罐中,再放進位於地下500至1000米深的地庫,還要找到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做外殼。而甘肅北山一帶盛產花崗岩,且人罕至、不是地震帶,是處理的理想地點。
但是,將核廢料由東南沿海核電廠運到西北仍是大問題,核廢料需裝入特殊運輸容器,路線也要避開人煙密集地方,而火車或汽車車廂也須經過改裝,並由武警、公安沿途押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