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7, 2011

向日本出售核燃料计划拖延 英国核基地钚废料堆成山

2011年04月16日 国际在线 作者:曹劼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曹劼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危机导致英国向日本福岛核电站出售核燃料的计划被无限期拖延。在英国核工业中心塞拉菲尔德,当局不得不想办法尽快将当地核工业废料堆积而成的全球最大钚废料山处理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开支,这让英国政府感到左右为难。

日本地震毁了合同

英国《独立报》4月11日披露说,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已陷入瘫痪,让原本期待塞拉菲尔德核电厂与日本签订合同,生产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的英国政府大失所望。日本10多家电力公司已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不会从英国进口再加工燃料。而塞拉菲尔德工厂原本就是为日本市场而建造的。

没有核燃料买主的代价对于英国来说究竟有多大?《独立报》分析说,这意味着设计10年产量为1000吨混合氧化物的塞拉菲尔德工厂,在退役前,很可能只能有少量成品。这和工厂的预计指标有天壤之别。

同时,为了这家工厂的运作,英国不得不耗费大量资金。尽管英国政府对当地工厂原材料囤积问题的磋商要到下月才结束,但主要内阁大臣早已确定一条替代路线:在塞拉菲尔德建第二座混合氧化物工厂,以减少原料浪费。然而,据初步估计,建一座新厂的投入将高达60亿英镑。

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在塞拉菲尔德,当地钚废料山的堆积高度每天都在刷新世界纪录。因此,英国政府才倾向于“回收利用”钚废料,以变成核燃料,认为这是最安全,花费最小的方法。

每年耗费9000万

英国上世纪60年代曾是世界核电强国。1957年10月10日,英国东北部坎布里亚郡的温德斯格尔核能工厂由于反应堆心过热导致燃料起火,最终引发了英国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此后英国人更是“谈核色变”,加上1971年英国又在北海地区发现了布伦特大型油田,对于核能利用的热情进一步消退。

这种拒绝“谈核”的民间心态在布莱尔时代体现最为强烈。从1997年担任英国首相时起,布莱尔就一直避免触及有关发展核电的话题。但2005年,当布莱尔宣布政府正在考虑修建新型核电站以应对能源危机时,国内的反对声如洪水般涌向政府。

英国前任首相布朗2009年终于走出这片“政治雷区”。当年3月,他宣布“不管英国人多么不喜欢核能,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必须大规模增加核能利用。”时隔一个月,英国政府公布了13个新核电站的建设名单和拟建地址。新一代核电站预计于2013年开工,2025年前竣工投产。

英格兰西北部的坎布里亚郡是英国的核工业基地。在其主要城镇塞拉菲尔德,国家核工业实验室雇用的员工超过万人。英国政府每年在坎布里亚郡的预算为28亿英镑,萨拉菲尔德每年的花费就达14亿英镑。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在这次英国政府面对全球最大钚废料山感到左右为难之际,一份密电称,每年耗费9000万英镑的塞拉菲尔德混合氧化物工厂对英国来说是个大包袱。美国外交官甚至私下嘲笑英国政府,在塞拉菲尔德树立起的是“英国工业史上最尴尬的失败样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