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5, 2011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

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逐级分为七个等级。它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署的核能源机构共同制定的。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 - 简介: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   

1级到3级用“事件”一词表述 ,而4级到7级则用“事故”一词表述。那些没有涉及到安全重要性的事件用“偏差”一词并被定为0级。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 - 具体划分
在“事件”中,1级为异常;2级为普通事件,还没有产生场外影响,但有核设施内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3级属于严重事件,放射性物质极小量释放,公众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但有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健康受严重影响。[1]

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 坏,并可能出现工作人员遭受致命辐射的情况;5级属于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此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严重损坏;6级和7级则分 别属于重大和特大事故。

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 - 历史事件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 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8日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18日在记者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和3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4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3级。

2011年3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此次事故的等级初步定为4级。据报道,由于最近几天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该机构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

3月25日,日本官员表示,不排除将核事件等级上调至6级。6级意味着放射性物质显著释放,需要全面实施应急防护措施。如调至6级,福岛核事故将正式成为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史上第二大核事故。

3月29日,据“能源与环境研究所”透露,截至目前事故中泄漏的碘131总量为240万居里(1居里=370亿贝克勒尔),单这一项已达到三里岛事故泄漏量的14万倍。另外,放射性铯134和铯137共泄漏50万居里,放射性物质泄漏总量达三里岛事故的19万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