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原子能委员会网站资料整理)
2011年福岛第一、第二核能電廠事故
首相官邸2011年3月25日(08:00)
原子力災害對策本部
24 日
05:35 東京電力用冷卻水淨化系統開始對3 號機进行注水作業。
10:50 左右 1 號機反應堆廠房屋頂冒出白霧状的蒸汽。
11:30 左右 1 號機中央控制室照明系統恢复供電。
14:25 對於3 號機汽機廠房地下室之高壓力凝水泵浦配電盤附近積水(水深約
為3 至5 公分)進行偵測,結果劑量為200 mSv。
14:36 東京電力用混凝土泵浦车對4 號機進行灑水作業。(至17:30 止)
15:37 外部電源開始對用過核燃料之共同燃料池進行供電作業。
16:35 5 號機故障之餘熱移除系統的海水泵浦在?換後,已重新開始運轉。
18:05 啟動用過核燃料共同燃料池的?卻泵浦。
25 日
06:05 東京電力的消防车對4 號機進行注水作業。
日本地震中受直接影响核电站实时情况
3月25日
日本福島第一、二核電廠共10部機組、女川核電廠3部機組及東海核電廠1部機組,於3月11日東北地區外海規模9.0大地震後,綜合日本官方公佈之資訊,於3月25日日本當地時間10:00之機組最新狀況如下:
福岛第一核电站
#1机组:堆芯有融毀情形,仍有部分堆芯露出水面,但目前持續有海水注入,目前注水量約每小時11噸,一次安全壳仍完整,二次安全壳(实际为反应堆厂房)因氫爆而受損。24日07:00由空中觀察到1~4號機全數冒出水蒸氣狀白煙。24日11:30控制室恢復照明。25日06:20 1、2、4號機仍持續冒出白煙。
#2机组:堆芯有融毀情形,仍有部分堆芯露出水面,但目前持續有海水注入,一次安全壳因爆炸而可能受損,二次安全壳(实际为反应堆厂房)局部受損,此外並灌入海水至用過燃料池。
#3机组:堆芯有融毀情形,仍有部分堆芯露出水面,但目前持續有海水注入,一次安全壳仍完整,二次安全壳(实际为反应堆厂房)因氫爆而受損。此外,用過燃料池之水位偏低,24日05:35開始從用過燃料池冷卻系統注入海水,24日約注水120噸。
#4机组:原停機大修中、次安全壳(实际为反应堆厂房)區域曾兩度失火而受損。用過燃料池之水位偏低,用過燃料可能受損,3月20日開始對用過燃料池進行外部灌水作業,24日約灌水150噸,25日06:05開始從用過燃料池冷卻系統注入海水。
#5机组:20日已冷堆停機、用過燃料池之餘熱移除功能恢復。21日電源由緊急柴油發電機切換至外電。23日17:24餘熱移除系統泵發生問題,喪失冷卻功能,24日16:14檢修完成,16:35恢復冷卻功能。
#6机组:20日已冷堆停機,反應堆壓力及水位穩定、用過燃料池之餘熱移除功能恢復。兩台緊急柴油發電機可正常供電。22日電源由緊急柴油發電機切換至外電。
電源恢復狀況:
從東北電力公司供應外電,東京電力公司正持續進行恢復外電工作,目前各機組已完成連線,其中1~6號機組正進行電力設備完整性檢查,1、3號機控制室恢復照明,5、6號機已切換至外電。
其他核电站:福島二廠1~4號機、女川核電廠1~3號機及東海核電廠2號機皆維持冷堆停機,堆芯燃料一/二次安全壳仍完整。
国际原子能机构信息
3月25日10:50 (北京時間)
福島第一核電廠3位於3號機遭嚴重輻射污染的工作人員俱為合約人員,其中2位人員的腿部與腳部都疑似遭貝他射線灼傷皮膚而先送至福島大學醫院初步檢查後,再轉送至日本放射性醫學總合研究所(NIRS)作進一步檢查;今日也發現另17名員工 (其中3名為合約人員)受到超過100毫西弗的輻射劑量。
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已要求東京電力公司立即檢視相關輻射監控系統,以避免未來發生類似意外。
3月25日05:30 (北京時間)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之科技特別顧問葛拉罕安德魯(Graham Andrew),24日再向會員國簡報日本核安目前狀況,其公開說明內容如下:
現況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之外部供電作業在過去24小時已有正面進展,惟整體現況仍然很嚴重。
1號機、2號機及4號機都已經接通外部電力並陸續送電至儀控設備,在23日撤離的3號機及4號機人員已返回工作崗位且3號機已停止黑煙冒出。1號機及2號機圍阻體及抑壓槽之輻射劑量率已輕微下降。
海水經由飼水系統管線注入各反應爐時,1號機壓力增加、2號機壓力未明、3號機壓力穩定,1號機及3號機飼水管線的噴嘴溫度下降中,2號機則穩定保持約攝氏102度。
5號及6號機組均已冷停機並使用外部供電及電廠既存可用設備進行維修。
輻射監測
總署在距福島核電廠21至73公里地區執行輻射量測,在核電廠西方34 至73公里處測得輻射劑量率約為每小時0.6至6.9微西弗,貝他-加馬輻射污染強度約為每平方公尺0.04至0.4百萬貝克;核電廠西北方30至32公里處測得輻射劑量率約為每小時16至59微西弗,貝他-加馬輻射污染強度約為每平方公尺3.8至4.9百萬貝克,並在距核電廠21公里處測得輻射劑量率約為每小時115微西弗。
本月19日至23日在核電廠區的輻射監測結果,僅發現碘-131超出日本法規限值,整體而言,廠區的輻射劑量率已從21日的每小時1930微西弗降至23日的每小時210微西弗。
福島地區週邊10個縣市每日測得的碘-131及銫-137沉降(deposition)都有變化,東京新宿區22日至23日的碘-131沉降增加了每平方公尺36,000貝克、銫-137沉降增加了每平方公尺340貝克。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福島核電廠周邊離岸30公里8個地點處進行採樣輻射檢測作業,24日公佈的監測結果顯示,表面海水碘-131濃度約為每公升24.9至76.8貝克、銫-137濃度約為每公升11.2至24.1貝克。
在福島縣及茨城縣採集的11種不同蔬菜樣本中,其碘-131及銫-137含量均超出日本食品及飲用水輻射限值,幾乎所有鮮奶中的碘-131及銫-137含量也超出了限值;除此之外,東京、福島縣、茨城縣飲用水的碘-131含量也都超出標準。
總而言之,本次福島核災事件有關環境、食品、飲水的輻射污染情形已更引起社會大眾注意,相形之下核電廠的技術問題在某些方面似乎不再那麼尖銳,然而福島核廠區的整體狀況仍然相當嚴重。
3月25日01:30 (台灣時間)
日本福島核電廠海水測得輻射物質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 於3月22日至23日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周邊距海岸線約30公里處,測得水樣含有碘-131及銫-137,檢測結果顯示碘-131濃度超過日本法規限值,銫 -137濃度則約低於限值,國際原子能總署位於摩洛哥的海洋環經實驗室將檢視這些監測資料。
3月25日01:25 (台灣時間)
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暴露人員處理
福島第一核電廠3位在3號機組廠房工作人員因接觸輻射污染水約3小時,曝露輻射劑量達170至180毫西弗而對足部造成輻射灼傷並送醫。
3月24日22:00 (台灣時間)
日本福島核電廠用過燃料池現況
1號機
本月12日的爆炸造成廠房上方的外牆破損,目前無用過燃料池狀況相關的精確資料。
2號機
日方20日將40噸海水注入用過燃料池,22日再加注入40噸水,其用過燃料池歷日溫度如下表:
日期(當地時間) - 溫度
3月21日,08:00 - 49 °C
3月22日,00:25 - 50 °C
3月22日,06:20 - 51 °C
3月22日,11:20 - 53 °C
3月22日,15:30 - 51 °C
3月23日,09:00 - 51 °C
3月23日,15:00 - 51 °C
3月24日,01:00 - 52 °C
3月24日,09:00 - 47 °C
3號機
本月14日的爆炸造成廠房上方的外牆破損,並且可能損及主要圍阻體及用過燃料池,日方17日至22日以直昇機及消防車向廠房灑水,23日開始經由冷卻及淨水管路將海水注入用過燃料池,至24日中午為止,約4至5噸海水經此管路注入該池。
4號機
4號機已於2010年11月30日因進行例行維修而一直處於停機狀態,故在11日地震前,4號機所有核燃料均已退出反應爐並貯存於用過燃料池。
14日廠房上方屋頂受到嚴重損壞,可能造成用過燃料池冷卻功能降低,緊急救災人員20日開始持續向4號機廠房灑水,22日並使用混凝土泵送車將水打送到廠房,22日噴灑了150噸的水、23日則噴灑了130噸的水。
5號及6號機組
14日池水測溫儀器開始測得用過核燃料池水溫有上升情形,17日技術人員成功啟動6號機的緊急柴油發電機,以供電給基本冷卻及池水更換系統使用。工作人員已經在二個機組廠房的屋頂開通風孔洞以避免氫氣的累積,因為氫氣可能是造成其他機組爆炸的原因。
第2座緊急柴油發電機也於18日啟動,更高階的熱移除系統已完全恢復功能,22日接通外部電力給5號機及6號機使用,用過核燃料池水溫度已明顯降至安全水溫範圍。
一般用過燃料池
日本政府18日確認一般用過燃料池中的燃料棒均被水淹蓋,20日溫度約為攝氏57度,21日向該池灑水約5小時,23日溫度亦約攝氏57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