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
3月2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1到6号机组已经全部接通外部电源,据称,获得稳定的电力后,工作人员有望能在中央控制室观察测量数据的同时有效地冷却反应堆和燃料池,避免发生核灾难。而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紧急理事会上表示,福岛核电站的情况依然严重,但“已能看到改善的征兆”。
至此,可以说,这场由千年地震引发海啸所导致的核泄漏危机,暂告一段落,日本本土以及周边国家的民众,也能够暂时从各种理性以及非理性恐慌中摆脱出来,回归正常生活。那些在危急中出现的英雄人物,比如留守核电厂应对危机的“福岛50死士”,也似乎又一次证明了日本国民性和社会文化中的强韧以及人类应对劫难时刻所能爆发出来的超常能量。灾难让人悲伤,而人性和能量则让我们看到希望。
不过,核泄漏的阴霾并没有完全散去,就在宣布全部机组已经接通外部电源的同时,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也证实,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水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含量超标,放射性碘-131的浓度已达法定限度的126.7倍,放射性铯-134的浓度已达法定限度的24.8倍,这表明放射性污染已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而东京都政府则宣布,自来水中检测到超过婴幼儿可接受水平的碘,建议阻止婴幼儿引用用自来水。灾难带来的痛苦,将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点点显露,成为整个民族生活的阴影,并成为整个人类的一份苦涩记忆。
回顾自3月11日地震当日开始的这场核泄漏危机,特别是其逐步升级,波及范围不断扩大的整个过程,不难意识到,这同时是一个神话破灭的过程。这个神话就是:日本核电站是绝对安全的。这种绝对安全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上面:先进的技术、优良近乎苛刻的企业自我管理、员工敬业精神,由于根深蒂固的忧患意识而产生的对于未来到来的危机所做出的穷尽可能的防范,所以这些,既是我们对于这个曾经遭受过核武器攻击,同时又身处地震火山海啸等等自然灾难频发之地民族所拥有的认知,又是这个民族的自我认知。
然而,3月11日以后的事情,证明一切不仅仅是曾经认为的那么简单。固然有自然灾难超过人类应对能力的这样不无道理的说辞,但是事实上,并不难找出天灾中的人祸因素,甚至有人猜测,如果能避避免人祸的因素,这场困扰全球的核泄露危机,完全能够在早期就能够得到避免。
“人祸”分为几个层面,首先,危机时刻,日本政府并没有能够肩负起引领社会的责任,反而一味推诿,将政府职责交给企业。正像有评论指出的那样,日本战略家普遍欠缺大开大合的气魄。常常“察见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特别是危机关头,缺乏直面公众的勇气。“应对乏力”四字已经成为现任政府的写照。其次,福岛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地震海啸发生到1号机组厂房爆炸中间八个小时关键时刻,可能是因为灾难难以评估,可能是对于自己的技术过分自信,也可能是出于企业逐利本能最大限度保存企业财富,总之,东京电力没有采取果断注入海水的果断措施,最终坐视危机升级。 除此,东京电力公司以及日本政府的信息发布不够透明,总是以能够代表民众、为民众负责自居,反而扩大了社会的恐慌。除此,菅直人两次要求自卫队出动直升机参加核电站的灭火和空中注水工作,但自卫队以直升机飞行员会遭受严重核辐射为由,进行抵制。
事实上,这些人祸不仅仅是危机关头的应急反应失策。随着媒体调查深入,公众不难发现,日本核安全神话破灭其实是必然的。即便是没有这次千年强震引发的海啸,日本的核电,其实一点也不安全。之前被不少民众认为是企业典范的 “东京电力”,实际上劣迹斑斑:它曾经28次修改反应堆的数据,而这家公司核电站1978年发生的临界事故,直到数十年后的2007年才被公众知晓,这几十年间,东京电力事故不断,却能一直躲在安全神话光环之后,即使遇到些小麻烦,最后也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安然无事。而福岛居民的安全以及整个东京地区的电力供应和能源安全,也就这样交给了这家百年企业——东京电力的前身东京电灯创建与1883年。
不难看出“国策民营”的模式给东京电力带来的好处:作为一家垄断民营企业,其顶头上司是日本经产省。而负责核电站安全检查的原子力安全和保安院,也直属经产省。这种左手监督右手的游戏,我们不会陌生,而造成的后果,我们更是熟悉。这种模式再加上日本特有的“纵向行政体制”(由从上至下管理着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形公务员体系形成的一个庞大既得利益阶层)造成的画地为牢,推诿责任,注定了灾难中的人祸不可避免。
这次日本经历的地震海啸核泄漏叠加灾难,其整体表现令人赞叹,但是这种赞叹,更应该给予日本民间社会和普通民众,借用一个中国媒体常用的词汇:日本民众的“社会建设”在应对灾难时刻发挥了作用,但是,东京电力和日本政府应对乏力又在提醒我们,社会建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合理的制度不解决,没有真正的外部监督,政企不分,特别是企业通过种种方式渗透公权力,寻找保护伞、并借此为自己牟利,所有这些“隐患”总会爆发,而最后承受这些的,却是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全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