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25日 人民网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工业化,被誉为现代经济之血液的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能源安全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乃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上个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及南北对话会都将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议题,就足见其在国际安全中的地位已超阶越次。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施政目标。然而,这两大目标的实现,都与能源有关。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至今仍让很多国家心悸。世人对伊朗核问题之所以倍加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涉及核扩散问题和地区安全问题,还在于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冲击世界的石油供应,危及能源安全,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稳定。如果世界经济
出现动荡或危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能源安全当属非传统安全,但是它会影响到传统的军事安全,也会影响国际关系。近些年许多国家都因能源问题而引起争端,能源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进而影响地区局势的稳定。
如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是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大能源需求指手画脚,鼓噪“能源威胁论”,似乎只有它们自己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能源。通过限制别国的需求来保证自己的供给,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它不但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能源安全,反而会引发冲突,破坏世界和平。
在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上,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需要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各国不应着眼于对现有能源市场的分割和对既得利益的维护,而是应当着眼于把蛋糕做大,着眼于开发新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着眼于能源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和正在走向工业化的国家,是有巨大共同利益和合作潜力的。各国在开源节流方面所涉及的技术、政策、管理等都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能源会不断涌现,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石油时代,表明能源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更新换代。就目前来看,可供人类选择的能源很多,除了最常用的石油和煤炭外,还有诸如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生物能源等。其中,只是石油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合理利用石油、开发其他能源上共同努力,国际能源安全就会有保障,由能源问题所带来的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潜在威胁就可以消除。
美国 政府出资 助推节能
美国现行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体现在《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中。2005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这一法律。这是美国10多年来通过的第一部能源法案,标志着美国能源战略调整进一步深化。
美国的新能源法最主要的内容,一是强调节能,二是增加能源供给,提高能源供应自主性,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新能源法提出,到2025年从中东进口石油要减少75%。
优惠政策助科研 “能源之星”促节能
新能源法提出,在未来10年内,美国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石油、天然气、煤气和电力企业等采取节能和洁能措施。为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法案还决定将给予相关企业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补助。
欧盟 筹建内部能源市场
今年3月底,参加欧盟春季首脑会议的25国领导人一致呼吁建立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各国同意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以减少进口依赖、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提倡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欧盟能源市场的自由化将于2007年7月完成,并确立一致的欧盟对外能源政策。
欧盟首脑会议召开之前,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确定了能源领域优先发展的六个方面:一、建成欧盟能源内部市场;二、确保能源内部市场的供应安全;三、致力实行更加可持续发展、更加有效、更加多样化的能源政策;四、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五、实施能源高新技术战略,使欧盟相关企业在技术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六、实行共同对外能源政策,确保能源安全,使能源外交成为欧盟对外关系的重点之一。
日本 氢能领跑新世纪[23.65 -1.05% 股吧]
看着石油越来越贵,世界各国都开始实行能源多样化战略,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而在各种新能源中,太阳能、风能不稳定,氢能源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实用的新能源。据相关调查显示,过去5年,工业化国家在氢能领域的开发投入年均递增20.5%,各国对氢能实际利用的开发硕果累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幻想也似乎越来越逼真。
在众多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里,日本研究氢能比较早,目前燃料电池是日本氢能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分为车载电池和固定装置电池两类。去年秋季闭幕的爱知世博会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展示燃料电池未来前景的舞台,日本政府馆用的电源完全来自燃料电池,8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在会场之间穿梭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到2010年,全球氢燃料汽车的普及数量将达约4万辆。目前,许多大汽车厂商都有氢燃料电池项目,其中日本本田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已通过检测,成为商品车。
俄罗斯 家底雄厚 着眼长远
能源对于俄罗斯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俄罗斯国内能源储备丰富,能源工业对俄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能源产品生产及出口大国,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能源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俄罗斯出台了《2020年前俄能源战略》,优化调整能源发展规划,同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之一。
俄媒体报道,为了探索新能源,俄罗斯已经将眼光投向外星能源领域。据一项估算显示,1吨氦—3的价值约为100亿美元,用飞船从月球运回1吨氦—3 的总费用为2000万到4000万美元,开发月球氦—3有利可图。根据计划,俄罗斯将在2015年前在月球表面建成一个考察和开发氦—3的基地。如条件允许,俄将在2020年后开始对月球氦—3进行工业开发。
新格局下的新能源安全观
俄罗斯政府借主导八国首脑峰会之机,提出了“能源安全”新概念,推动八国首脑通过了《圣彼得堡能源安全行动计划》。其要点是:各方一致认为,为了确保全球能源市场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稳定性,有必要按照输出国和消费国均能接受的价格进行长期、可靠和无损于生态环境的能源供应,更积极地推广节能计划与可替代能源,实现平衡、稳定的能源保障,八国集团和国际社会应为开发创新技术开展密切合作,以建立未来能源保障技术的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尽管达成这些共识是一个进步,但是,正如欧盟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曼德尔森所说:“虽然人人都在谈能源安全,但我们所需要的是供应安全,俄罗斯所需要的是需求安全。” 西方与俄罗斯对能源安全的不同理解和战略目标的相左,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已经达成的共识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7月举行的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主张:“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为此,他提出各国应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他特别强调:“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更不应该动辄诉诸武力。”这表明,全球能源安全要求摒弃垄断和霸权,实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共赢。中国的新能源安全观跳出了纯技术观点、学究式的供求关系分析和“大国博弈”的老套路,把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的建立以及创建能源安全的和谐国际政治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和最终解决能源问题指出了方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