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4, 2011

"中国核电之父":四代核电站不会发生大事故

2011-03-23 来源: 科技日报/中国广播网

"中国核电之父"欧阳予在回答人们关于核电疑问时指出

在坚持安全第一前提下发展核电优点多

22日上午9点25分,欧阳予院士坐着轮椅进场,微笑着和听众们打招呼。

因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最近格外忙。前一天,他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完访谈,今天一大早,他比预定时间早半个小时就 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讲座现场。作为我国核电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被尊称为“中国核电之父”的欧阳予最近总在回答人们关于核电的各种 疑问。

他今天讲座的题目是《世界核电发展形势与提高核安全要求》。观众中既有花白头发的老人,也有学生摸样的青年。

“在坚持核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发展核电,它的优点比较多。”在简要回顾世界核电站发展历史,并分析福岛核电站事故原因后,欧阳予明确告诉听众,目前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把预防和缓解堆芯熔化作为设计上必须要求的第三代核电站。

据介绍,第二代核电站出现堆芯熔化的可能性是万分之一,第三代核电站在设计上的规定是堆芯熔化的概率不得大于十万分之一,而实际上美国设计的第三代核电站即AP1000能够把堆芯熔化的可能性再降低100倍。

他说,前几年,我国曾经允许适当再建造一些改进型的第二代核电机组,但同时指出,必须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根本目标,把重点放在建 设第三代核电机组上。为此,当时国务院决定,以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核电项目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引进技术,建设4套第三代AP1000压水 堆核电机组。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力争在一定时期内设计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大型先进核电机组,并着手建造示范机组,然后逐步推广,这正是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的主要内容。

他透露,目前三门和海阳的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正在紧张建造,可用于AP1000后续工程的验证设计已基本完成,我国自主设计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项目CAP1400(电功率140万千瓦)也在顺利推进。

“对我国正在运行的二代核电站,能否从技术上加以改进,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有听众问道。

欧阳予说,我国运行的13台核电机组中,有11台是压水堆,这比福岛核电站的沸水堆技术要安全得多。“即使冷却反应堆的管道破裂,蒸汽也不一定能出去。”

他表示,此前发生的一些核泄露事件,如美国三里岛事故是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建设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他还 认为,此次福岛核泄露事故中,东京电力公司因担心核电机组报废,未及时向反应器喷注海水,错失遏阻事故的黄金时间,导致事态严重恶化。

欧阳予最后强调,我国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核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正在运行的第二代核电站要严格核安全管理和监控,同时限制新建第二代核电机组的数量,更加强化第三代核电的建设。

“报废的核电机组是否会产生污染,应该如何处理?”“除了服用碘片,公众该如何应对核辐射?”……在短短半个小时内,欧阳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欧阳予讲核电发展:四代核电站不会发生大事故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22 日)上午,科技馆一号厅里座无虚席,欧阳予院士主讲的“世界核电发展形势与提高核安全要求”讲座,吸引了大批民众和媒体的关注。一方面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 漏事故引发了恐慌,人们担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是否安全;一方面是人们对核能发电这种能源利用方式产生了怀疑。欧阳予院士是我国的“核能之父”,核反应堆与核 电工程专家,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欧阳予院士最近很忙,自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不断有媒体来请欧阳院士答疑解惑。核电站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核电走过了怎样的发展进程?日本福岛的核电站属于哪种类型?地震后,在福岛核电站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公众想了解的。

欧阳院士说,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引发核电站泄漏的主要原因,此外,从历史上几次核泄漏事件来看,人为操作失误也会造成悲剧发生。因此,每一座核电站都必须制定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欧阳予:人员训练、操作规程、管理加强,也可以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法国57套电站机组运行,我们大亚湾跟着他学,他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国内马上推广这个办法,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严格起来,还是可以放心的。

日本福岛核电站目前正在进行注水降温的工 作,海水对反应堆造成一定程度腐蚀,导致重要部件失效,因此,关闭核设施是不可避免的。现场有观众提问,核电站废弃之后如何处置?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欧阳予院士表示,核电站的废弃叫做退役,从运行到退役,有害物质都不会向外排放。

欧阳予: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在正常运行的时候都是回收的,不往外界排放,都是密闭在里面的,至于密闭的东西以后怎么处理,都有详细的退役计划,不是向外排出去的。

讲座中欧阳予院士着重讲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 核电站的区别,在技术更先进、安全更有保障的前提下,两代核电站也都无法保证100%安全。目前我国的核电站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此次福岛核泄漏 事故告诉人们,具备一定的应急防护知识还是有必要的。而未来第四代核电站,将会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欧阳予:所有现在核电站运行的时候都要固定 一个区域,在放射超过一定量得时候就要把这个区域的居民疏散出去,超过一定剂量,对人身有害的时候,五公里之内的居民要撤离。在没有撤离以前,这五公里之 内的居民要给他发碘片,碘已经吃满了以后他就不再吸收,放射性碘进来,很快就排出体外,不在身体里停留。门窗关闭。每个核电站都有应急计划,将来到第四代 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的事故了。

1951 年12月20日,美国实验增殖堆一 号由核能产生电能,点燃了四盏灯,人类开始了使用核能进行发电的探索。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 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全球巨大关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达到442个,还有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核能开发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归原点?核电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在哪里?欧阳予院士说,要想发展,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欧阳予:如果你想发展快一点,你就第二代多建一点,风险也大一点。如果你想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你想建的快一点,就二三代都上,但风险也大了。应该着重地建设第三代核电站。(中国广播网 记者舒晶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