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1, 2011

核能資源能否成為主導能源?

2011-3-30
外參記者胡立/核能的安全性因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引起重視,中國一方面強調發展核電的方向不變,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動其他能源的有效運用。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化學與核工程系研究副教授謝一翔在接受《外參》專訪時表示,裂變核能資源能否成為主導性能源,還值得探討,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化石類能源仍占市場主導地位,不過具有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未來可能占有一定的市場比例。

綠色新能源尚待開發

謝一翔對《外參》指出,任何能源的存在和利用,背後最大的推動力一定是經濟因素。例如裂變核能的利用可以經久不衰,並占有一定的能源市場,就是在成本上占有一定的優勢。

只是,由於核能有操作安全上的考慮,從投資和操作的規模上來看,也完全不同於任何其他能源,只能由政府直接操作或干預才能實行,因此謝一翔認為,裂變核能資源的利用是否能夠成為主導性能源,是值得探討的。“目前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占市場主導地位的能源,相信仍為化石類能源,即石油,煤炭和天燃氣,這也是由經濟因素決定的。”

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也令可替代能源的研發推廣動力增加,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增長在2010年更是高達300%。謝一翔對《外參》指出,從製造業的角度來說,與過去幾10年相比,中國太陽能資源的利用在最近5、6年有了迅猛的發展,被稱之為綠色能源,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這主要是由於太陽能光伏電池的製造工藝簡單,易於推廣,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適合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國情。

但是,謝一翔認為,在人人熱衷於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的同時,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在應用上都無一例外的雷聲大、雨點小。“幾乎大部分(太陽能光伏)的產品是銷往歐洲的,這應歸功於許多歐洲政府的補貼政策。原因還是成本,因為使用成本太高,而且製造太陽能光伏產品的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中國也欲推動其他非化石燃料的發展,到2020年前實現以非化石燃料滿足15%能源需求的目標。其中,自2011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便計劃大規模擴張水電業,讓2020年前的水電在國家能源中占能源需求的18%,中國也計劃將風力發電量增加4倍。

風能和水能資源會受到地理環境和氣候的限制,因此謝一翔對《外參》表示,可能只是局部性的利用。不過燃料電池將來可能占有一定的市場比例,是一個很有市場競爭力的能源開發方向。“以二氧化碳、水為原料,利用太陽能吸收和植物仿生原理以及超強電場催化逆向製備氫和碳氫化合物的再生技術也值得探討。”

“究竟有沒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能源呢?例如開發出小型的低成本核聚變反應器,其核原料是從海水中分離出來,並且沒有核裂變廢料對環境影響的憂慮。”謝一翔說:“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